手持切割工具pdf
来源:乐鱼体育网站入口 发布时间:2025-10-17 22:31:44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手持切割工具,包括:主壳体部,主壳体部形成或连接有马达壳体部,马达壳体部形成或连接有把手;供电装置,可拆卸地连接至把手的一端以为手持切割工具提供电能;马达,由马达壳体部支撑,马达绕第一轴线转动;切割装置,由马达驱动,切割装置由主壳体部支撑且至少部分在一个切割平面内延展,第一轴线平行于切割平面;手持切割工具的重量小于或等于1.8kg,手持切割工具的输出功率大于或等于350W。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能够给大家提供一种功率大且体积小、用户使用手感好的手持切割工具。
主壳体部(11),所述主壳体部(11)形成或连接有马达壳体部(12),所述马达壳体部
供电装置(20),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把手(13)的一端以为所述手持切割工具(100)提
马达(30),由所述马达壳体部(12)支撑,所述马达(30)绕第一轴线)转动;
切割装置(40),由所述马达(30)驱动,所述切割装置(40)由所述主壳体部(11)支撑且
至少部分在一个切割平面(401)内延展,所述第一轴线)基本平行于所述切割平面
所述手持切割工具(100)的重量小于或等于1.8kg,所述手持切割工具(100)的输出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切割工具,其特征是,所述供电装置(20)的额定电压小
于等于20V;所述供电装置(20)的总能量不小于40Wh且小于等于80W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切割工具,其特征是,所述供电装置(20)的重量大于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切割工具,其特征是,所述供电装置(20)设置为电池
包,所述把手(13)远离所述马达(30)的一端连接或形成有结合部(131),所述电池包可拆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切割工具,其特征是,所述马达(30)的重量不小于
0.2kg且小于等于0.4kg;所述马达(30)的直径大于等于38mm且小于等于46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切割工具,其特征是,所述马达(30)的平均功率大于等
于400W且小于等于550W;所述马达(30)的瞬时功率不小于650W且小于等于800W。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切割工具,其特征是,所述马达(30)的最大输出功率与
所述手持切割工具(100)的重量之比小于等于3W/kg且不小于8W/kg。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切割工具,其特征是,所述马达(30)的最大输出功率与
所述马达(30)的体积之比小于等于4.4W/cm且不小于5.6W/cm。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切割工具,其特征是,还包括固定护罩(14),所述固定
护罩(14)的一端连接所述主壳体部(11)或所述马达壳体部(12),所述固定护罩(14)的另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切割工具,其特征是,所述手持切割工具(100)为链
锯,所述切割装置(40)由导板(41)及环绕所述导板(41)设置的锯链(42)组成。
[0001]在申请涉及切割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持切割工具,具体涉及一种链锯。
[0002]手持切割工具中,链锯是一种依靠锯链上的L形刀片的线性运动来实现剪切的破
坏性工具,其大多数都用在切割木材。根据链锯动力来源的不同可以将链锯分为汽油链锯、电动
链锯、风动链锯和液压链锯等。在使用的过程中,操作工人通过手持手柄,将锯链上的L形刀片
[0003]现存技术中的链锯输出功率小,在切割一些比较粗大的木材时,存在切割动力不
足的问题;且现存技术中的链锯重量大,不便于操作人员握持,长期作业易产生疲劳。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输出功率大、重量轻,便于操作人员握持,降低操作人员作业
[0005]在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持切割工具,其具有输出功率大、重量轻的优点,切
[0008]主壳体部,所述主壳体部形成或连接有马达壳体部,所述马达壳体部形成或连接
[0009]供电装置,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把手的一端以为所述手持切割工具提供电能;
[0010]马达,由所述马达壳体部支撑,所述马达绕第一轴线]切割装置,由所述马达驱动,所述切割装置由所述主壳体部支撑且至少部分在一
[0012]所述手持切割工具的重量小于或等于1.8kg,所述手持切割工具的输出功率大于
[0013]作为上述的手持切割工具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供电装置的额定电压小于等
[0014]作为上述的手持切割工具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供电装置的重量不小于
[0015]作为上述的手持切割工具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供电装置设置为电池包,所
述把手远离所述马达的一端连接或形成有结合部,所述电池包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结合
[0016]作为上述的手持切割工具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马达的重量不小于0.2kg
且小于等于0.4kg;所述马达的直径不小于38mm且小于等于46mm。
[0017]作为上述的手持切割工具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马达的平均功率大于等于
400W且小于等于550W;所述马达的瞬时功率大于等于650W且小于等于800W。
[0018]作为上述的手持切割工具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马达的最大输出功率与所述
[0019]作为上述的手持切割工具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马达的最大输出功率与所述
[0020]作为上述的手持切割工具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固定护罩,所述固定护罩
的一端连接所述主壳体部或所述马达壳体部,所述固定护罩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结合部,且
[0021]作为上述的手持切割工具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手持切割工具为链锯,所述
[0023]在申请提供的手持切割工具,切割装置的至少部分在一个切割面内延展,马达绕
第一轴线转动,第一轴线与切割平面基本平行,使整个手持切割工具的重心更符合人体工
程学原理,使人用起来更舒适;在申请提供的手持切割工具的输出功率大于或等于350W,
且在申请提供的手持切割工具的重量小于或等于1.8kg,重量轻,便于操作人员握持,降低
[0024]图1是在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持切割工具为水平切割状态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在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持切割工具为水平切割状态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在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持切割工具为竖向切割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在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持切割工具支撑于水平工作面上的第一结构示意
[0028]图5是在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持切割工具支撑于水平工作面上的第二结构示意
[0029]图6是在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持切割工具和刀鞘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0030]图7是在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持切割工具和刀鞘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0034]11、主壳体部;111、支撑部;12、马达壳体部;13、把手;131、结合部;132、扳机;14、
[0040]401、切割平面;402、第一平面;41、导板;411、第二限位部;42、锯链;
[0043]100、手持切割工具;101、第一轴线、第二直线、第三直线、第四直线。
[0044]为使在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
将结合附图对在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
是在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在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
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在申请保护的范围。
[0045]在在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
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
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能够最终靠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
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详细情况理解上述
[0046]在在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
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非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非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
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
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
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
[0047]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持切割工具100,具体为一种链锯,该手
持切割工具包括主壳体部11,主壳体部11形成或连接有马达壳体部12,马达壳体部12形成
或连接有把手13。把手13被配置为操作人员握持,把手13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供电装置20,
供电装置20为手持切割工具100提供电能。马达壳体部12支撑马达30,马达30驱动连接有切
[0048]把手13远离马达30的一端连接或形成有结合部131,结合部131用于支撑供电装置
20,为供电装置20提供安装的地方。具体地,供电装置20设置为电池包,电池包可拆卸的连接
至结合部131,便于拆卸更换电池包,以延长手持切割工具100的工作时长。
[0049]手持切割工具100还包括固定护罩14,固定护罩14的一端连接主壳体部11或马达
壳体部12,固定护罩14的另一端连接结合部131,且位于把手13的下方。固定护罩14与把手
13之间形成供操作人员的手握持把手13的空间,且在操作人员握持把手13时,在手持切割
工具100工作产生振动时,固定护罩14还能起到限位的作用,限制操作人员的手不易脱离把
[0050]可选地,结合部131由连接把手13的一端朝向固定护罩14的一侧延伸,再与固定护
罩14的另一端连接,使固定护罩14与把手13之间的空间为D字形空间,空间大,便于操作人
[0051]本实施例提供的手持切割工具100具体为链锯,切割装置40由导板41及环绕导板
41设置的锯链42组成,锯链42上间隔设有若干L形刀片,锯链42环绕导板41转动,进而带动L
端驱动连接有传动组件的输出端,传动组件的输出端与锯链42连接,马达30输出的动力通
过传动组件驱动锯链42环绕导板41的周向做线]可选地,传动组件为涡轮蜗杆传动组件,蜗杆与马达30连接的一端通过轴承31转
[0054]由于马达30非常快速地旋转,与蜗杆连接的轴承31发热量较大,因此,为了延长轴承31的
使用寿命,设置了用于对轴承31散热的散热结构,以及时降低轴承31的温度。
[0055]具体地,马达壳体部12或主壳体部11内设有用于固定轴承31外圈的筋位,筋位半
包裹轴承31的外圈,以为轴承31提供散热空间。在固定护罩14上设有散热风道,散热风道的
一端与外部环境连通,散热风道的另一端与轴承31的安装的地方处连通,外部环境的冷空气
[0056]手持切割工具100的输出功率即驱动切割装置40工作的功率,本实施例提供的手
持切割工具100的输出功率大于或等于350W,输出功率大,在切割一些比较粗大的木材时,
切割动力足,解决了现存技术中手持切割工具100切割不动粗大木材的问题,弥补了现有技
[0057]手持切割工具100的输出功率即为马达30的输出功率,具体地,马达30的平均功率
大于等于400W且小于等于550W,输出功率大,使手持切割工具100有充足的切割动力。
[0058]在一些实施例中,马达30的平均功率不小于420W且小于等于530W,示例性的,马
[0059]在一些实施例中,马达30的平均功率不小于450W且小于等于500W,示例性的,马
[0061]在一些实施例中,马达30的瞬时功率不小于680W且小于等于770W,示例性的,马
[0062]在一些实施例中,马达30的瞬时功率不小于700W且小于等于750W,示例性的,马
[0063]手持切割工具100的重量小于或等于1.8kg,重量轻,便于操作人员握持,降低了操
[0064]马达30的最大输出功率与手持切割工具100的重量比小于等于3W/kg且不小于
8W/kg。在增大手持切割工具100的工作功率的同时,降低手持切割工具100的重量,减轻操
作人员工作时的负荷。可选地,马达30的最大输出功率与手持切割工具100的重量比小于等
于4W/kg且不小于7W/kg,示例性的,马达30的最大输出功率与手持切割工具100的重量比
[0065]马达30的重量不小于0.2kg且小于等于0.4kg,示例性的,马达30的重量可取
[0066]马达30的直径不小于38mm且小于等于46mm,选用合适体积大小的马达30,提高
[0067]可选地,马达30的直径不小于39mm且小于等于45mm,示例性的,马达30的直径可
[0068]在一些实施例中,马达30的直径不小于41mm且小于等于43mm,示例性的,马达30
在本实施例中,马达30的最大输出功率与马达30的体积之比小于等于4.4W/cm且
[0070]在一些实施例中,马达30的最大输出功率与马达30的体积之比小于等于4.6W/cm3
且大于等于5.4W/cm,示例性的,马达30的最大输出功率与马达30的体积之比为4.6W/cm、
[0071]在一些实施例中,马达30的最大输出功率与马达30的体积之比小于等于4.8W/cm3
且大于等于5.2W/cm,示例性的,马达30的最大输出功率与马达30的体积之比为4.8W/cm、
[0072]供电装置20为手持切割工具100提供电能,在本实施例中,供电装置20的重量大于
等于0.3kg且小于等于0.7kg,在满足供电需求的同时,降低供电装置20的重量,进而降低手
[0073]在一些实施例中,供电装置20的重量大于等于0.4kg且小于等于0.6kg,示例性的,
[0074]为满足对手持切割工具100的供电需求,供电装置20的额定电压小于等于20V,
[0075]在一些实施例中,供电装置20的总能量不小于45Wh且小于等于75Wh,示例性的,
[0076]在一些实施例中,供电装置20的总能量不小于55Wh且小于等于65Wh,示例性的,
[0077]本实施例提供的手持切割工具100功率大、重量轻、体积小,切割效率高,用户使用
[0078]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持切割工具100,具体为一种链锯。该手持切
割工具100包括主壳体部11,主壳体部11形成或连接有马达壳体部12,马达壳体部12形成或
连接有把手13。把手13被配置为操作人员握持。马达壳体部12支撑马达30,马达30驱动连接
[0079]手持切割工具100还包括供电装置20,供电装置20至少与马达30连接以为马达30
提供电能。供电装20置安装于把手13上,且与把手13可拆卸连接。具体地,把手13远离马达
壳体部12的一端形成或连接有结合部131,供电装置20沿第一直线方向可拆卸的连接至
结合部131。结合部131为供电装置20的安装提供了支撑,供电装置20与结合部131可拆卸连
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40°,便于供电装置20插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且使得手持切割
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30°,在便于布置马达30和供电装置20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手持切割
平面上的投影的夹角可取为0°、5°、10°、15°、20°、25°和30°中的任一值。第一直线与第
装置20的插接方向与马达30的转动轴线接近于平行或者平行,在将供电装置20安装于手持
切割工具100上后,使得整个手持切割工具100依靠供电装置20竖向站立于水平工作面上,
且由于手持切割工具100整体平衡性好,在手持切割工具100站立放置时不可能会发生倾倒。
[0082]本实施例提供的手持切割工具100具体为链锯,切割装置40由导板41及环绕导板
41设置的锯链42组成,锯链42上间隔设有若干L形刀片,锯链42环绕导板41转动,进而带动L
形刀片做线性运动,以实现对木材的切割。导板41由主壳体部11支撑且沿第二直线沿导板41的周向做线的输出
端驱动连接有传动组件的输出端,传动组件的输出端与锯链42连接,马达30输出的动力通
过传动组件驱动锯链42环绕导板41的周向做线]可选地,传动组件为涡轮蜗杆传动组件,蜗杆与马达30连接的一端通过轴承31转
[0085]由于马达30非常快速地旋转,与蜗杆连接的轴承31发热量较大,因此,为了延长轴承31的
使用寿命,设置了用于对轴承31散热的散热结构,以及时降低轴承31的温度。
[0086]具体地,马达壳体部12或主壳体部11内设有用于固定轴承31外圈的筋位,筋位半
包裹轴承31的外圈,以为轴承31提供散热空间。在固定护罩14上设有散热风道,散热风道的
一端与外部环境连通,散热风道的另一端与轴承31的安装的地方处连通,外部环境的冷空气
投影的夹角β不小于110°且小于等于135°,进一步地提高了手持切割工具100的整体平衡
的投影的夹角β不小于120°且小于等于130°,示例性的,第一轴线与第二直线所在的基准平面上的投影的夹角β可取为120°、121°、122°、123°、124°、125°、
[0089]在本实施例中,把手13沿第三直线方向延伸,第三直线与第一轴线所在的基准平面上的投影的夹角γ不小于60°且小于等于90°。在需要举高手
持切割工具100的操作场景时,手持切割工具100的重心垂直于手臂向下,减少手臂受到的
所在的基准平面上的投影的夹角γ可取为70°、72°、74°、76°、78°、80°、82°、84°、86°、88°和
的夹角θ不小于30°且小于等于50°,以降低操作人员在托举动作下手臂的负担。该角度的
设定限定了切割装置40和把手13的位置关系,与第三直线与第一轴线所在的基准平面上的投影的夹角γ配合即限定了切割装置40、把手13和马达30三者的
所在的基准平面上的投影的夹角θ可取为35°、36°、37°、38°、39°、40°、41°、42°、43°、44°和
[0093]在本实施例中,把手13靠近马达壳体部12的一端连接有供用户操作的扳机132,扳
机132在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完全位于马达30在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平面上的投
影内,提高了手持切割工具100的整体美观性,且在使用手持切割工具100切割时,可以使人
[0094]如图2所示,在手持切割工具100进行水平切割时,手持切割工具100的重心为G1,
马达30的重心为G2,供电装置20的重心为G3,在一个垂直于前后方向的平面上,重心G1位于
重心G2和重心G3之间。在使用手持切割工具100进行水平切割和竖直切割时,为操作人员提
[0095]手持切割工具100还包括固定护罩14,固定护罩14的一端连接主壳体部11或马达
壳体部12,固定护罩14的另一端连接结合部131,且位于把手13的下方。固定护罩14与把手
13之间形成供操作人员的手握持把手13的空间,且在操作人员握持把手13时,在手持切割
工具100工作产生振动时,固定护罩14还能起到限位的作用,限制操作人员的手不易脱离把
[0096]结合部131由连接把手13的一端朝向固定护罩14的一侧延伸,再与固定护罩14的
另一端连接,使固定护罩14与把手13之间的空间为D字形空间,空间大,便于操作人员握持。
[0097]参见图3所示,在手持切割工具100进行竖直切割时,手持切割工具100的重心G11
位于垂直于上下方向的第一平面402上,第一平面402与把手13相交,该上下方向为图2中手
持切割工具100水平放置时的上下方向。手持切割工具100在竖直切割时,手持切割工具100
的中心落在把手13握持部位的附近,进一步提升了操作人员握持把手13的握持效果,提高
[0098]如图2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持切割工具100,具体为一种链锯。该手
持切割工具100包括主壳体部11,主壳体部11形成或连接有马达壳体部12,马达壳体部12形
成或连接有把手13。把手13被配置为操作人员握持。马达壳体部12支撑马达30,马达30驱动
连接有切割装置40,马达30绕第一轴线支撑且至少部分在一个切割平面401内延展,第一轴线A说明书8/13页
[0099]手持切割工具100还包括供电装置20a,供电装置20a至少与马达30连接以为马达
30提供电能。供电装置20a安装于把手13上,且与把手13可拆卸连接。具体地,把手13远离马
达壳体部12的一端形成或连接有结合部131,供电装置20a连接至结合部131至少与马达30
电连接以为马达30提供电能。结合部131为供电装置20a的安装提供了支撑,供电装置20a与
结合部131可拆卸连接,便于更换供电装置20a,以延长手持切割工具100的使用寿命。
[0100]供电装置20a包括主体部21a,主体部21a大致沿第四直线与
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30°,在便于布置马达30和供电装置20a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手持切
准平面上的投影的夹角可取为0°、5°、10°、15°、20°、25°和30°中的任一值。第一直线与
电装置20a的插接方向与马达30的转动轴线接近于平行或者平行,在将供电装置20a安装于
手持切割工具100上后,使得整个手持切割工具100依靠供电装置20a竖向站立于水平工作
面上,且由于手持切割工具100整体平衡性好,在手持切割工具100站立放置时不会发生倾
[0102]在本实施例中,供电装置20a还包括从主体部21a延伸的第一部分22a,供电装置
20a安装至手持切割工具100时,第一部分22a设置在把手13所形成的容纳空间内。第一部分
[0103]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持切割工具100,具体为一种链锯。
该手持切割工具100包括主壳体部11,主壳体部11形成或连接有马达壳体部12,马达壳体部
12形成或连接有把手13,把手13远离马达壳体部12的一端形成或连接有结合部131。把手13
被配置为操作人员握持,结合部131可拆卸连接有供电装置20,供电装置20用于至少为马达
30提供电能。结合部131用于支撑供电装置20,为供电装置20提供安装的地方。马达壳体部12
支撑马达30,马达30驱动连接有切割装置40,马达30绕第一轴线支撑且至少部分在一个切割平面401内延展,第一轴线基
本平行于切割平面401,使整个手持切割工具100的重心更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使人用起
[0104]在本实施例中,主壳体部11还形成或连接有支撑部111,在手持切割工具100未安
装供电装置20时,手持切割工具100能通过支撑部111和结合部131支撑于工作面上,避免手
持切割工具100的切割装置40直接触及工作面,并且手持切割工具100具有两个支撑点,两
[0105]可选地,结合部131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把手13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增加结
合部131支撑于水平工作面上的支撑面积,提高手持切割工具100支撑的稳定性。左右方向
即为操作人员手握该手持切割工具100时,以操作人员面对手持切割工具100的左右方向。
[0106]在本实施例中,手持切割工具100还包括固定护罩14,固定护罩14的一端连接主壳
体部11或马达壳体部12,固定护罩14的另一端连接结合部131,且位于把手13的下方。固定
护罩14与把手13之间形成供操作人员的手握持把手13的空间,且在操作人员握持把手13
时,在手持切割工具100工作产生振动时,固定护罩14还能起到限位的作用,限制操作人员
[0107]结合部131由连接把手13的一端朝向固定护罩14的一侧延伸,再与固定护罩14的
另一端连接,使固定护罩14与把手13之间的空间为D字形空间,空间大,便于操作人员握持。
[0108]本实施例提供的手持切割工具100具体为链锯,切割装置40由导板41及环绕导板
41设置的锯链42组成,锯链42上间隔设有若干L形刀片,锯链42环绕导板41转动,进而带动L
形刀片做线性运动,以实现对木材的切割。导板41由主壳体部11支撑且沿第二直线沿导板41的周向做线的输出
端驱动连接有传动组件的输出端,传动组件的输出端与锯链42连接,马达输出的动力通过
传动组件驱动锯链42环绕导板41的周向做线]可选地,传动组件为涡轮蜗杆传动组件,蜗杆与马达连接的一端通过轴承31转动
[0111]由于马达30非常快速地旋转,与蜗杆连接的轴承31发热量较大,因此,为了延长轴承31的
使用寿命,设置了用于对轴承31散热的散热结构,以及时降低轴承31的温度。
[0112]具体地,马达壳体部12或主壳体部11内设有用于固定轴承31外圈的筋位,筋位半
包裹轴承31的外圈,以为轴承31提供散热空间。在固定护罩14上设有散热风道,散热风道的
一端与外部环境连通,散热风道的另一端与轴承31的安装的地方处连通,外部环境的冷空气
[0113]本实施例中,在手持切割工具100通过支撑部111和结合部131支撑于工作面上时,
[0114]在手持切割工具100通过支撑部111和结合部131支撑于工作面时,第二直线与
工作面的夹角δ小于等于12°。若是大于12°,锯链42可能会触及工作面,进而存在损伤工作
[0115]供电装置20可拆卸,在本实施例中,供电装置20沿第一直线方向可拆卸地连接
至结合部131,方便拆卸和安装供电装置20。结合部131为供电装置20的安装提供了支撑,供
电装置20与结合部131可拆卸连接,便于更换供电装置20,以延长手持切割工具100的使用
[0117]在本实施例中,把手13沿第三直线方向延伸,第三直线与第一轴线所在的基准平面上的投影的夹角γ不小于60°且小于等于90°。在需要举高手
持切割工具100的操作场景时,手持切割工具100的重心垂直于手臂向下,减少手臂受到的
准平面上的投影的夹角γ可取为70°、72°、74°、76°、78°、80°、82°、84°、86°、88°和90°中的
[0119]如图2所示,在手持切割工具100进行水平切割时,手持切割工具100的重心为G1,
马达30的重心为G2,供电装置20的重心为G3,在一个垂直于前后方向的平面上,重心G1位于
重心G2和重心G3之间。在使用手持切割工具100进行水平切割和竖直切割时,为操作人员提
[0120]参见图3所示,在手持切割工具100进行竖直切割时,手持切割工具100的重心G11
位于垂直于上下方向的第一平面402上,第一平面402与把手13相交,该上下方向为图2中手
持切割工具100水平放置时的上下方向。手持切割工具100在竖直切割时,手持切割工具100
的中心落在把手13握持部位的附近,进一步提升了操作人员握持把手13的握持效果,提高
[0121]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持切割工具100,具体为一种链锯。
该手持切割工具100包括主壳体部11,主壳体部11形成或连接有马达壳体部12,马达壳体部
12形成或连接有把手13,把手13远离马达壳体部12的一端形成或连接有结合部131。把手13
被配置为操作人员握持,结合部131可拆卸连接有供电装置20,供电装置20用于至少为马达
30提供电能。结合部131用于支撑供电装置20,为供电装置20提供安装的地方。马达壳体部12
支撑马达30,马达30驱动连接有切割装置40,马达30绕第一轴线支撑且至少部分在一个切割平面401内延展,第一轴线基
本平行于切割平面401,使整个手持切割工具100的重心更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使人用起
[0122]在本实施例中,主壳体部11还形成或连接有支撑部111,在手持切割工具100安装
供电装置20时,手持切割工具100能通过支撑部111和供电装置20支撑于工作面上,避免手
持切割工具100的切割装置40直接触及工作面,并且手持切割工具100具有两个支撑点,两
[0123]结合部131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把手13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增加结合部131
支撑于水平工作面上的支撑面积,提高手持切割工具100支撑的稳定性。左右方向即为操作
人员手握该手持切割工具100时,以操作人员面对手持切割工具100的左右方向。
[0124]在本实施例中,手持切割工具100还包括固定护罩14,固定护罩14的一端连接主壳
体部11或马达壳体部12,固定护罩14的另一端连接结合部131,且位于把手13的下方。固定
护罩14与把手13之间形成供操作人员的手握持把手13的空间,且在操作人员握持把手13
时,在手持切割工具100工作产生振动时,固定护罩14还能起到限位的作用,限制操作人员
[0125]可选地,结合部131由连接把手13的一端朝向固定护罩14的一侧延伸,再与固定护
罩14的另一端连接,使固定护罩14与把手13之间的空间为D字形空间,空间大,便于操作人
[0126]本实施例提供的手持切割工具100具体为链锯,切割装置40由导板41及环绕导板
41设置的锯链42组成,锯链42上间隔设有若干L形刀片,锯链42环绕导板41转动,进而带动L
形刀片做线性运动,以实现对木材的切割。导板41由主壳体部11支撑且沿第二直线沿导板41的周向做线的输出
端驱动连接有传动组件的输出端,传动组件的输出端与锯链42连接,马达30输出的动力通
过传动组件驱动锯链42环绕导板41的周向做线]传动组件为涡轮蜗杆传动组件,蜗杆与马达30连接的一端通过轴承31转动固定于
[0129]由于马达30非常快速地旋转,与蜗杆连接的轴承31发热量较大,因此,为了延长轴承31的
使用寿命,设置了用于对轴承31散热的散热结构,以及时降低轴承31的温度。
[0130]具体地,马达壳体部12或主壳体部11内设有用于固定轴承31外圈的筋位,筋位半
包裹轴承31的外圈,以为轴承31提供散热空间。在固定护罩14上设有散热风道,散热风道的
一端与外部环境连通,散热风道的另一端与轴承31的安装的地方处连通,外部环境的冷空气
[0131]本实施例中,在手持切割工具100通过支撑部111和供电装置20支撑于工作面上
[0132]在手持切割工具100通过支撑部111和供电装置20支撑于工作面时,第二直线
与工作面的夹角δ小于等于10°。若是大于10°,锯链42可能会触及工作面,进而存在损伤工
作面的风险。且在结合部131上安装供电装置20,会使切割装置40与工作面的间距变大。
[0133]供电装置20可拆卸,在本实施例中,供电装置20沿第一直线方向可拆卸地连接
至结合部131,方便拆卸和安装供电装置20。结合部131在垂直于前后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
[0134]在本实施例中,供电装置20为电池包,供电装置20的额定电压小于等于20V。
[0135]在本实施例中,把手13沿第三直线方向延伸,第三直线与第一轴线所在的基准平面上的投影的夹角γ不小于60°且小于等于90°。在需要举高手
持切割工具100的操作场景时,手持切割工具100的重心垂直于手臂向下,减少手臂受到的
准平面上的投影的夹角γ可取为70°、72°、74°、76°、78°、80°、82°、84°、86°、88°和90°中的
[0137]如图2所示,在手持切割工具100进行水平切割时,手持切割工具100的重心为G1,
马达30的重心为G2,供电装置40的重心为G3,在一个垂直于前后方向的平面上,重心G1位于
重心G2和重心G3之间。在使用手持切割工具100进行水平切割和竖直切割时,为操作人员提
[0138]参见图3所示,在手持切割工具100进行竖直切割时,手持切割工具100的重心G11
位于垂直于上下方向的第一平面402上,第一平面402与把手13相交,该上下方向为图2中手
持切割工具100水平放置时的上下方向。手持切割工具100在竖直切割时,手持切割工具100
的中心落在把手13握持部位的附近,进一步提升了操作人员握持把手13的握持效果,提高
[0139]如图6、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持切割工具100,具体为一种链锯。
该手持切割工具100包括壳体10、马达30、锯链42和导板41,马达30由壳体10支撑,锯链42由
马达30驱动以执行切割功能,导板41的一端由壳体10支撑,用于多锯链42进行支撑和导向。
导板41外套设有刀鞘50,刀鞘50形成或连接有第一限位部51、52,壳体10或导板41形成有第
二限位部151、411,第一限位部51、52和第二限位部151、411能够相适配以使刀鞘50至少在
[0140]本实施例中设置刀鞘50,在不使用手持切割工具100时,刀鞘50套设在导板41外
侧,避免锯链42损伤其他物品,且还能保护锯链42不受损,第一限位部51、52和第二限位部
151、411相适配使刀鞘50与壳体10或导板41连接,有很大成效避免刀鞘50脱离手持切割工具100。
[0141]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7所示,导板41上形成有第二限位部411,刀鞘50的内部形
成或连接有第一限位部52,刀鞘50可以通过第一限位部52和第二限位部400固定至导板41,
[0142]第一限位部52设置为第一凸起,第二限位部400设置为通孔,第一凸起能够设置在
通孔内。第一凸起能弹性变形,在安装刀鞘50的过程中,第一凸起被挤压,直至移动至通孔
位置处,第一凸起的形状复位插接于通孔内,进而达到了刀鞘50与导板41连接的目的。
[0143]刀鞘50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制造成,优选塑料材质。在安装刀鞘50的过程中,刀鞘50具
[0144]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6所示,刀鞘50的内部形成或连接有第一限位部51,壳
体10的前端形成或连接有第二限位部151,刀鞘50可以通过第一限位部51和第二限位部151
[0145]可选地,第一限位部5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凸起,第二限位部151包括至少一个第二
凸起,刀鞘50安装至手持切割工具100时,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相抵,用于将刀鞘50固定至
[0146]刀鞘50和壳体10均采用弹性材质制成,优选塑料材质。在安装刀鞘50时,刀鞘50和
壳体10均能发生弹性变形,以使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的位置能够发生弹性变形实现相抵。
[0147]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6和图8所示,壳体10至少包括活动护罩15和主壳体部
11,活动护罩15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至主壳体部11且设置在至少部分链锯42的上方,避免
[0148]由于活动护罩15的一端转动连接至主壳体部11,另一端为自由端,为避免活动
护罩15的自由端与锯链42接触而受到磨损,延长活动护罩15的常规使用的寿命,在本实施例中,在
活动护罩15远离壳体10的一端设置有一金属片152,金属片152设置在活动护罩15的内侧且
与锯链42相对设置。在手持切割工具100受到比较大的振动时,活动护罩15会振动,金属片
[0149]活动护罩15形成或连接有第二限位部151,刀鞘50的内部形成或连接有与第二限
[0150]第一限位部5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凸起,第二限位部151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凸起,刀
鞘50安装至手持切割工具100时,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相抵,用于将刀鞘50固定至活动护罩
[0151]刀鞘50和活动护罩15均采用弹性材料制造成,优选塑料材质。在安装刀鞘50时,刀鞘
50和壳体10均能发生弹性变形,以使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能够发生弹性变形实现相抵。
[0152]显然,在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在申请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
在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
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在
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在申请权利要求
2025中国人民保险外包项目人员招聘6人(甘肃)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2025中国人民保险集团面向社会招聘总部工作人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贵州省贵阳市龙里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练习科学试题(含答案).pdf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