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2025院士增选结果揭晓:宁德吴凯成功入选隆基李振国遗憾落选

来源:乐鱼体育网站入口    发布时间:2025-11-24 16:25:55

  华夏能源网获悉,11月21日,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公布。本次增选共产生144位新当选院士,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7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1人,外籍院士51人。

  整体来看,此次增选突出国家战略需求导向,向科研一线、关键领域和民营科技公司倾斜。在中国工程院增选中,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当选人数达12人,位居各学部前列,这中间还包括宁德时代(SZ:300750)首席科学家吴凯。其也是该学部唯一来自非公有制企业和新能源行业的院士。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另一位同样来自新能源行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热门人选李振国却没再次出现在名单之中,这也让行业多了一份遗憾。

  1968年出生的吴凯,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先把后获得船舶工程专业学士、硕士,应用化学专业博士学位。1992年至1998年,他曾在武汉理工大学任教6年,随后进入企业,深耕研发一线。

  据介绍,吴凯与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相识较早。1999年,曾毓群参与创立ATL时,吴凯便任该公司的技术副总裁。2011年,吴凯加入宁德时代后担任首席科学家,成为公司技术创新的核心掌舵人。

  吴凯的科研领域主要在锂电池技术上。在“十二五”初期,日韩企业占据全球80%以上的高性能动力电池市场,三元锂电池核心技术被国外专利垄断,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被“卡”了脖子。

  面对困境,吴凯带领团队迎难而上,创造性地提出“纳米铆钉”加固多晶颗粒方法,破解了三元材料高压失稳破碎的行业难题;发明多层复合结构功能电极和顶盖气动安全保护装置,解决了电池起火爆炸的安全风险隐患;首创卷绕式全极耳型动力电池新工艺,引领全球大容量单体电池的发展趋势;主持研制了匀浆、激光焊等系列核心装备,打破了日韩企业的垄断地位;开发了全极耳型电池新工艺,设计了极耳成型、辊焊等装备,填补了国际空白。这些成果也奠定了当前中国锂电池产业全球领先的基础。

  公开资料显示,吴凯还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福建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和技术发明特等奖各一项,欧洲发明家奖1项。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23年,吴凯就入选该年度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彼时,为满足入选资格,吴凯还申请辞去了宁德时代董事、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副总经理等职务,但遗憾的是,以落选告终。

  今年8月,吴凯再次入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并于11月成功当选。

  与吴凯的顺利入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光伏行业领军人物、隆基绿能(SH:601012)中央研究院院长李振国的意外落选。

  李振国出生于1968年5月,1990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物理系半导体材料专业,2004年获西安交通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

  李振国1990年毕业后分配到华山半导体材料厂工作,期间多次围绕单晶领域进行创业。2000年2月,他创建西安新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即隆基绿能的前身。

  李振国既是隆基绿能的创始人之一,也是隆基绿能技术方面的“灵魂”人物,长期深耕光伏电池研发技术与产业化。

  今年年5月,隆基绿能公告称,李振国辞去公司董事、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职务,转而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科技管理中心首席技术官,专注于光伏前沿技术攻关。

  这一变动在业内引发强烈关注,结合2025年院士增选启动时间,行业普遍猜测其辞任管理层是为符合院士遴选要求,集中精力冲击院士头衔。此次落选意味着这一布局未能达成预期,也让光伏行业失去了一位重量级院士代表。

  作为行业公认的“技术大拿”,李振国带领隆基绿能,在晶硅电池转换效率上多次打破世界纪录。早在2017年,隆基单晶PERC电池量产最高效率就已达到了22.17%;今年4月,隆基自主研发的晶硅—钙钛矿两端叠层太阳电池转换效率达到34.85%,再次刷新世界纪录。

  李振国对光伏技术的迭代颇有远见。在2006年之后,多晶技术一直时市场的主流。而李振国却依然坚持做单晶硅,认定单晶是未来度电成本最低的技术路线。后来,市场也验证了他预判的准确性。

  隆基绿能也是行业率先应用金刚线年,公司就开始金刚线年全面完成金刚线切割对传统砂浆切割的替换,是国内首家将金刚线切片技术全面导入规模量产的硅片厂商。

  另外,当前主流的RCZ技术、双面发电技术等,也都是隆基绿能最早研究和推动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天量融券

下一篇:明天早高峰将迎来过江“大考”!杭州交警特别提醒绕开这些拥堵节点